乔木或灌木状,稀为藤本状,也有草本 (我国不产,以下的营养体描述均指木本竹类) 。根状茎木质化,粗短型或细长型。秆多年生,木质,散生、单丛生或复丛生,节间通常中空,圆柱形,有时在分枝一侧扁平或具沟槽;秆每节分枝1枚至多枚。叶2型,有茎生叶与营养叶之分:茎生叶单生在秆的各节,即为秆箨,由箨鞘、箨舌、箨耳和箨片组成,箨片无柄,营养叶:2行排列,互生于末级小枝各节,由叶鞘、叶舌、叶耳、叶柄和叶片组成,叶柄基部具关节,连同叶片一起从叶鞘上脱落,而叶鞘则在枝条上宿存,叶片中脉极显著,次脉明显。木本竹类为多年生一次开花植物,花期常可延续数月之久,个别种可一年开一次花。花序有两种基本类型:一种类型如普通禾草那样,基本结构是小穗 (spikelet) 其发育是一次性完成的,称为一次发生花序 (Semelauctantsynflorescence) ,另一类型的基本结构是假小穗 (pseudospikelet) ,它是1枚小穗顶生于极为短缩的小枝上所形成,而此小枝除其基部之内侧有1片先出叶 (prophyll) 外,其上方的叶器官退化为颖状或外稃状的苞片,其下方属于小枝的部分之苞片腋内常有小枝芽,如果此腋芽发育,可成长为次生假小穗,此次生假小穗的腋芽也可能发育成为另一再生的假小穗,如此重复,最后可形成一假小穗丛,这是由各级假小穗依次发育生长而成的,即为续次发生花序 (Interauctantsynflorescence) 。小穗或假小穗含1至多枚小花;颖0至数枚;外稃具3-5脉及至多脉,先端无芒或有小尖头,罕可具1短直芒如刺;内稃具2脉或多脉,背部具2脊或呈圆弧形而无脊,先端有时可分裂或下凹;浆片多为3片,稀无或多至6片;雄蕊3-6,稀多数,花丝分离、部分或完全合生;雌蕊1,花柱1,柱头1-3,子房卵球形、长椭圆体形或近球形,有时基部干缩而作具柄状。果为颖果,有时呈坚果状或梨果状,易与稃片相分离,果皮干燥或新鲜时为肉质,种脐线形,几与果实等长,胚小。
约85属1400种。分布于亚洲、美洲、澳大利亚和非洲。深圳野生及常见栽培的有11属,56种,7变种及6栽培品种。
目前,对深圳野外竹类的调查还很不够,而且随着竹类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日益广泛,公园及旅游区引种 的竹种也日益增多,因此有关深圳野生和栽培的竹种,还有待今后开展深入的调查和研究。